前言
鸡蛋作为人们生活中主要的副食品之一,有着煎、炒、蒸、煮、烘等等多种多样的传统烹调方法。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鸡蛋的更多吃法也在被慢慢挖掘。
有这样一家企业,开创了现在家喻户晓的鸡蛋加工新方式:方便食品鸡蛋干。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他们拿下了休闲鸡蛋干品类全国53%市场占有率——事实上,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一直稳坐行业龙头交椅,无人可及。其创始人沈国平先生,更是被业内人士尊称为“鸡蛋干之父”。它——就是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
“小小鸡蛋干”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商业故事?今天,欢迎大家跟随小智一起,走进这家“低调的行业龙头”!
在此,小智再次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投稿:如果您也想分享您的企业故事、企业经历,欢迎后台联系或电话联系我们报名,待我们筛选审核后,会进行上门采访,通过对采访内容的整理排版,将您的故事,用咱们智谷汇这个平台讲给大家伙听~
或许创业之路并不简单,但有声的共鸣可以让这份拼搏变得更有色彩!
今日主角:
沈师傅
沈师傅董事长沈国平,被业界称为“鸡蛋干之父”。说到“鸡蛋干”的诞生之原由,只因其女儿爱吃蛋白不吃蛋黄——为了从口感上让女儿能够适应鸡蛋这一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物,沈师傅开启了鸡蛋干的创业之路。
沈师傅发展历程
1998年
鸡蛋干问世,并获得发明专利
2006年
建立国平食品厂
2007年
首次参加成都糖酒会
2008年
150g鸡蛋干产品研发成功(中华第一干)
2010年
沈师傅品牌诞生,成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
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安徽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2017年
150g鸡蛋干明星大单品累积销售额突破10亿
2019年
累积销售额高达19亿
鸡蛋干问世前,沈国平就已经开始利用闲暇时间,不断研究制作鸡蛋干。最终,于1998年成功研发,并拿到了相关发明专利。起初仅仅是“为爱而制”的沈师傅,在其制作的“鸡蛋干”多次被他人夸赞后——2006年,已经63岁的他,选择卖掉房子,东拼西凑了100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租了2000平方米的厂房,正式踏入商海。
通过不断参加各类展会,沈师傅开始逐渐将产品推广出去。2008年,被誉为“中华第一干”的150g鸡蛋干产品研发成功,并于2010年,正式成立“沈师傅”品牌——到2017年,150g鸡蛋干明星大单品累积销售额突破10亿。沈师傅鸡蛋干问市后,沈国平先后接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专访,这让鸡蛋干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18年,董事长沈国平之子沈强加入沈师傅并出任总经理,开始着力发展电商、商超等渠道,开启了沈师傅全渠道时代,产品也由之前的餐饮系列,扩充到多样化的休闲系列。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在休闲鸡蛋干品类中,沈师傅占据了53%市场占有率的好成绩。
(沈师傅企业荣誉展示)
走进沈师傅——西部智谷
Q:作为行业龙头,沈师傅的产品卖点是什么?或者说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是什么?
A:第一,沈师傅鸡蛋干填补了鸡蛋深加工的空白。鸡蛋是一种很有具备营养价值的食物,但因其单调的口感、做法,往往使得家中孩子、老人对鸡蛋的喜爱度并不高。鸡蛋干的出现,在保留鸡蛋营养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鸡蛋的多样吃法,使得人们对于鸡蛋能更广泛的接受、能更喜爱的递上餐桌。这是鸡蛋干这种食品本身的优点,也是卖点之一。
第二,全国大大小小做鸡蛋干的厂家也不少,为什么沈师傅鸡蛋干卖得最好呢?因为我们非常看重产品的品质。我们相信:品质决定市场。
沈师傅保证每一个鸡蛋干都用纯鸡蛋蒸制,并且只选用7天之内生产,大厂直供的新鲜鸡蛋(目前,沈师傅一年用蛋3亿枚)。
制作过程中,保留蛋清蛋黄原比例,满足全蛋营养,不添加淀粉、豆制品、防腐剂等其他成分。制作出的鸡蛋干:蛋香浓郁、嫩滑Q弹、鲜嫩无比,营养价值高,富含优质蛋白。大蓉和、老乡鸡等严苛采购的企业,都是沈师傅的合作伙伴。
回想沈师傅研发鸡蛋干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让女儿吃鸡蛋的问题。所以,仅仅是出于父亲对女儿的关爱,绿色健康,就必须是刻在沈师傅鸡蛋干基因里的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经过14年积淀,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生产体系,还斥巨资,引进了全自动机械化清理、烘焙设备。从清洗到生产再到最后的成品,全程杜绝手工操作,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市面上存在着大量生产鸡蛋干的小作坊,生产方式没有严格的监督,偷工减料现象普遍,品质和食品安全均得不到保证。我们相信,消费者知道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因为品质就是我们与消费者最好的交流方式。
PS:智谷食堂有采用咱们沈师傅鸡蛋干所制作的菜品哟~欢迎大家品尝!
Q:据说贵司目前在做数字化转型,那么:贵司作为早批的电商公司,是什么原因促动了这样的转型趋势?
A:首先数字化升级必然是大势所趋;其次再结合我们本身的发展规划,我们于19年,开始正式进行数字化转型。虽说相比与一些转型较早的企业起步略晚,但我们走这一步其实是以稳中求进为主。我们可以吸收他们的经验,也可以借鉴一些升级模式,再通过深入调研、探讨,加以与自身实际发展阶段相结合,找到了最适合我们的方法。
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着重是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内部交流,必须快。我们采用了一些企业内部沟通软件,使得指挥部、运营部、工厂之间产生了足够效率的信息对接、沟通。举个例:业务员拿到订单后,工厂在很快时间内就可以开始生产,然后保质保量的在规定时间内交货。
第二,对外对内的管理软件。对外,我们定制了闭环的、可分析投入产出比的沈师傅专用的营销系统,这极大的方便了沈师傅的市场营销;对内,我们从财务方面着手,升级了预算管理平台。
第三,工厂的信息化、自动化升级。只有自动化、信息化,才能有生产的数字化。
第四,我们创办了自己的商学院。沈师傅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中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我们要打造我们的平台,辅助企业战略及人才培育的实现。特别是针对人才培育这一块儿,我们还构建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增长,也为之后的标准化建厂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
Q:对智谷汇有什么期待呢?
A:作为入驻7年的“老人”,一直以来,我们都很认可智谷汇的各项服务。特别是智谷汇在疫情期间给予企业的帮助,更是给了我们很好的办公体验。
目前比较期待的,就是希望智谷汇能更多的举办有关企业之间的联谊活动。沈师傅乐于并期待与行业相近、相关联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也希望通过交流,产生更多的有机反应,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