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2020年度高新技术领域第二批重点研发
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在线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
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深入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战略,围绕“5+1”现代产业“16+1”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实际,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为全省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力的高新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联合,鼓励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各市(州)布局重大产业化项目。
除特别说明外,经费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6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项目配套经费不低于2:1,具体见指南有关说明。
三、实施周期
一般为2年,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
四、支持重点
(一)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
有关说明: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领域指南,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60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相关指南条目另有要求的以指南条目具体要求为准)
1.柔性AMOLED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开展窄边框通孔结构设计、防漏光模组堆叠结构设计,研究通孔边缘水氧路径隔断、通孔边缘薄膜封装(TFE)工艺、无损伤通孔切割技术、无损伤真空贴合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2.基于SOI工艺大功率开关低噪放。
研究内容:开展基于SOI工艺的开关低噪放芯片的结构设计、高隔离度与低插损等技术攻关,突破开关耐受功率限制,以及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等关键技术,形成应用于5G基站前端的高性能开关低噪放芯片。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形成重点产品1项以上,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
3.8K超短焦光学镜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面向激光投影显示,开展8K分辨率折反式超短焦投影镜头光学系统设计、光学薄膜工艺、大口径光学元件注塑技术以及精密光学装配技术研究。突破超短焦设计技术、大口径光学元件注塑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激光投影显示产品并产业化。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形成重点产品1项以上,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4.新型金属氧化物四次光刻集成技术及其产业化。
研究内容:基于金属氧化物五次光刻工艺,结合半光刻工艺优化、刻蚀工艺提升和新型刻蚀药液开发,形成全新的工艺技术路线,实现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制作从三次光刻减少到两次光刻,实现显示屏及其终端产品量产。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5.基于多协议的高功率电源管理芯片及其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基于多协议(PD、QC、SCP协议,无线充支持EPP、三星私有、华为私有等),开展高功率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等技术研究,突破芯片在电磁兼容性、优化芯片架构、提升能量传输效率和支持多协议等方面关键技术,形成支持多协议的高功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产品并产业化。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3项软件著作权;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6.IGZO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IGZO(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研究高迁移率、高稳定性IGZO薄膜晶体管制备关键技术;研发IGZO液晶面板生产、量产、良率提升工艺技术;设计并开发IGZO面板生产制造关键设备,建成超高清IGZO面板生产线。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
7.基于先进/主流工艺的超低功耗模拟IP平台。
研究内容:面向物联网和MCU应用,研制系列化低成本、极低功耗、安全性高、面积小等特性的超低功耗模拟IP核,包括接口控制、电源管理单元、模数转换器、实时时钟、输入输出等。基于SMIC/UMC/HHgrace/Global/CSMC等Foundry工艺,开发支持超低功耗的完整IP平台,使相关低功耗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扩大其在NB-IoT/IoT、信息安全、MCU等领域的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形成重点产品1项以上,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8.LED显示屏PWM恒流驱动芯片设计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LED显示屏PWM恒流驱动芯片的无外置电阻技术,突破芯片间高精度恒流输出技术、LED显示屏改善灰度耦合技术、LED显示屏改善跨板耦合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面向室内小间距、超小间距、miniLED或者microLED显示屏应用的高端恒流驱动芯片。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形成新产品3个;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
(二)软件与信息服务
有关说明: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指南,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每项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60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相关指南条目另有要求的以指南条目具体要求为准)
1.面向云制造+边缘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平台架构技术、IIOT互联与边缘计算技术、工业大数据处理技术、基于Docker+Kubernetes的工业微服务技术、工业应用开发技术、平台测试验证技术等研究,形成“云制造+边缘制造”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架构,研制跨平台开放接口、云制造支撑系统开发等标准规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套。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成果应用于跨行业跨领域至少20家;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专利、软著2项。项目执行期内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以上。
2.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的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
研究内容:面向龙芯、飞腾或申威等处理器和麒麟、鸿蒙等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数据库,开展可靠性、容错性、并行性、安全性等技术研究,突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运算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和在线事务处理 (OLTP) 能力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在制造、能源、交通等行业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2项专利或软著。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达5000万以上。
3.基于大数据网络安全威胁感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究诱捕欺骗蜜罐技术,研究高并发海量安全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研究安全设备日志和网络流量时空分布特征的数据安全感知能力技术、黑客攻击行为分析与溯源技术、安全威胁及安全态势感知可视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基于诱捕欺骗的蜜罐威胁感知产品2项以上,形成网络安全威胁感知系统1套。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专利或软著2项。执行期内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
4.工业可编程控制器开发工具。
研究内容:研究云原生框架在软硬件环境的适配及其在网络控制器领域的应用、混合组网下的第三方设备管理适配、云计算环境中的北向对接及调度、安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等关键技术,突破安全网络控制器平台与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进行适配的关键技术,在政府、电力、交通等行业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获得专利或软著2项。执行期内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
5.基于大数据医药全流通供应链服务软件系统平台。
研究内容:构建f-b-c产业链条设计,突破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技术对供应链平台全流通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及精准营销等应用模式;实现对药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测与管理,搭建经营决策系统、风控系统、智能化仓储系统、物流路线调度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等。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线下B2B直配比率50%以上;可最大满足1PB数据量存储;数据建模超过100种;万兆流量实时采集,丢包率
6.“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
研究内容:围绕微服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方面,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建设“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服务智能精准供给、科研成果智能精准转化、科研项目智能精准承接、科普服务智能精准畅达等功能。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科普视频资源播放实现单核CPU能支撑50~120个科普资源视频并发;知识图谱的实体数量达到3000万条。平台执行期内通过平台获取精准科普服务的城乡群众数达4500万。获得软著、专利2项以上。
注:该条指南由省科协组织申报并出具推荐函,可由企业或高校院所等牵头申报。支持经费不超400万。
(三)新材料
有关说明:新材料领域指南,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60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相关指南条目另有要求的以指南条目具体要求为准)
1.高端溅射靶材用高纯金属钼粉产业化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离子交换法生产高纯钼酸铵技术及除杂机制;钼酸铵焙烧制备高纯三氧化钼技术及控杂机理;氢还原制备高纯二氧化钼和高纯金属钼粉技术及除杂机制;高纯金属钼粉的质量控制规范研究和产业化关键装备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突破年产500吨高纯金属钼粉制备关键技术,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2.高端光电探测用InGaAs/InP外延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针对在批量制备InGaAs/InP外延材料过程中的生长动力学、本底掺杂浓度控制、掺杂浓度均匀性提升、缺陷密度抑制等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研制大面积、高均匀性、多层结构的InGaAs/InP外延材料。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研制出满足中大阵列规模APD激光焦平面探测器需求的InGaAs/InP外延材料,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3.超窄线宽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及其关键原材料单分散微纳米银粉的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高温烧结型超窄线宽导电银浆的导电机理与接触机理、配方与产业化技术开发、印刷升级技术开发;研究单分散微纳米银粉的宏量稳定制备技术与产业化绿色智能装备技术开发;研究新型超窄线宽烧结型导电银浆在新型电子元件上的应用技术开发。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5000万元。
4.多晶硅系统蒸汽梯级利用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蒸汽消耗高和高效余热利用问题,重点研究还原热能梯级利用技工艺与关键技术;多晶硅生产系统各环节的热能精确匹配控制策略与方法;以及同时提升还原多晶硅产品品质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技术。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突破多晶硅系统蒸汽梯级利用关键技术,形成成套的还原热能梯级利用工艺与装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以上。
5.涡轴发动机两型涡轮叶片研制及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单晶叶片选晶及精密铸造技术、热障涂层涂覆技术和高精机械加工技术和涡轮叶片部件试验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叶片气动/强度及震频评价分析,并提供载荷依据;开展叶片疲劳寿命评价分析、CFD仿真计算,并提供试验测试标准的依据。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掌握全套的两型叶片生产工艺技术,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形成行业或团体标准1项;执行期内实现产值8000万元。
6.低VOC、抗菌、阻燃高性能聚烯烃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汽车内饰材料提出更加苛刻的综合性能要求,研究内饰材料用聚丙烯的有机挥发物(VOC)的产生与吸附、抗菌、阻燃及其相互制约与作用机制,开发同时集低VOC与气味散发、高抗菌和阻燃性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实现薄壁轻量化内饰件的高性能聚丙烯复合材料,建成相应的示范生产线。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突破满足高标准健康出行专用汽车内饰材料的成套技术,建成年产5000吨/年示范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额1.2亿元。
7.300Wh/kg高安全、高比能量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开发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新一代高镍性三元材料新产品及产业化技术,进行前驱体制备、烧结、掺杂、包覆工艺技术研究;开展下一代硅基负极材料制备及工艺研究;针对300Wh/kg高比能动力电池产品及产业化技术开发,进行材料体系、工艺技术开发,完成年产2GWh动力电池生产线集成化技术开发。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执行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四)数字经济
有关说明:数字经济领域指南,要求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经费不超过600万元。牵头企业注册资金或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相关指南条目另有要求的以指南条目具体要求为准)
1.基于边缘计算的无人机智能计算系统。
研究内容:围绕无人机及无人机群计算能力和协同能力不足问题,研究无人机环境下边缘计算故障重构、多机边缘计算平台协同、自主决策与自我判断、嵌入式高性能计算硬件构建边缘计算平台等技术,形成基于边缘计算的无人机智能计算产品,批量化生成并在公共突发事件、环境监测、电力巡检等军民领域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开发嵌入式高性能边缘计算软件,形成不少于200架无人机协同的嵌入式高性能边缘云计算系统;支持不少于3种异构无人机平台协同任务能力。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2.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癌诊断一体化平台。
研究内容:围绕肺癌早诊断困难的问题,研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肺结节自动检测技术,肺癌早期自动筛查技术,突破肺癌自动诊断的精准性和智能性关键技术,研发肺癌三维影像分析计算、肺癌三维影像分析诊断、肺癌影像学特征分析、多中心肺癌CT影像大数据服务等肺癌诊断一体化平台。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5mm以上肺结节的检出率达98%以上; 3mm以上的结节检出率达95%以上;构建包含30000例以上影像数据库;覆盖5-10家医院,服务患者2万人次/年。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3.AI卫星网络及应用服务。
研究内容:围绕面向6G天基互联网的智能卫星应用问题,研究小型智能卫星架构、在轨图像AI处理算法、高通量数据星间通信、多源信息融合与规范研究等关键技术,研发太赫兹空间通信载荷、星载AI系统及新一代AI卫星等产品,实现卫星在轨自主任务规划、在轨智能处理、星地协同机制以及数据地面融合处理,在市政、林业、交通等行业开展AI卫星数据服务的示范应用,实现AI卫星网络的产业化。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4.工业制造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围绕基于工业物联网、5G和边缘计算的计算实时性、经济性问题,结合鲲鹏等技术体系,研究基于5G的机器视觉与室内定位等算法,研究设备平台间自组网、复杂网络环境下安全快速传输、AI模型跨平台部署方式、AI模型边云自动协同等关键技术,实现家电、电子电器、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的安全生产、能耗优化、品控管理全智能化和国产化。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
5.智能视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研究内容:围绕我省缺少视觉基础底层核心技术及共性支撑技术问题,研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的关键软件技术,搭建国际领先的AI新型基础建设及AI开放创新平台,构建AI算力中心,实现核心算法的突破,支撑多种视觉AI算法解析和处理,实现政府、企业等多业务管理系统的协同和互动,实现城市综合治理的智能化。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构建深度学习训练软硬件平台,孵化人工智能相关的行业算法,完成不少于40种算法功能的开发,在5个以上的部门落地实现。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发表CCF-A区论文3篇,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6.校园综合态势感知与智能管控技术。
研究内容:围绕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下校园有效控制疫情及长效防控机制建设的迫切需求,研究无感体温采集与精准筛查、超高清人脸识别与轨迹跟踪、多模态多源异构教育数据采集与融合、云边协同的5G专网网校建设等关键技术,研制低成本、高精度、一体化红外温感设备,研发校内人员轨迹分析、无感考勤、大数据展示等校园智能管控系统,构建云边协同的5G专网网校,实现5G环境下校园智慧管控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群聚条件下无感体温测量准确率大于99%、无感体温筛查准确率100%;支持5种以上校园内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至少在四川5所以上中小学示范应用;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
7.智慧飞行区主动感知与智能管控系统。
研究内容:面向我省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安全高效的运行需求,针对超大型机场飞行区存在的安全风险把控难、协调调度效率低、综合决策能力弱的问题,研究机场场面活动全面智能感知技术,研究不安全活动智能分析与预警技术,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主动决策技术,研究面向多参与方的协同动态交互技术,并在天府机场开展应用示范,全面提升飞行区运行效率,降低运行风险。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实现航空器、车辆、人员等5类以上目标飞行区活动主动感知能力;实现7种以上运行风险识别或预判能力;构建飞行区智能决策与协同运行平台。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课题实施周期内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
8.AIOT智能物联网平台。
研究内容:围绕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处理、5G通信与人工智能问题,研究AIOT物联网设备接入、设备管理、设备协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AIOT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通用数据采集与控制节点等产品,实现多类型、多协议、多场景的物联网设备的统一接入方案以及对物联网数据的存储、处理、可视化方案。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分布式数据处理引擎,实现物联网海量云端数据不出门与运营商信令数据融合。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形成AIOT物联网平台的接入及数据管理规范;物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大于10万台;物联网数据存储量大于1亿条;在园区、社区等领域开展AIOT示范应用。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专利2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9.融合5G+AI技术的边缘计算云平台及智能网关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面向工业物联网“云网边端”的整体架构设计问题,研究工业物联网边缘侧的跨容器通信、融合5G通信模组等关键技术,形成融合5G通信模组、适配工业物联网小型化、多接口的边缘计算网关设备,研发融合5G+AI技术的边缘计算云平台,提升边缘侧的5G+AI本地融合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完成融合5G+AI技术的边缘计算云平台架构设计及系统研发;支持边缘网关、AI网关等设备的远程管理。产品覆盖能源、交通、机场等行业用户10家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注:该条指南支持经费不超过400万。
10.面向区块链系统的安全防护与监管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围绕区块链领域安全问题,开展区块链安全防护和监管关键技术的研究,研究针对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的形式化验证、安全态势感知、网络交易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等技术;提出区块链去匿名化、地址分类、异常交易模式等识别算法和区块链安全检测标准与监管规范,形成自主可控、性能可靠的区块链安全防护与监管的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3-5项;形成智能合约自动安全检测工具,安全检测准确率不能低于95%;服务不少于5家监管单位;形成区块链底层平台和智能合约等安全规范和标准,并提交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不少于2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施周期内实现销售收入0.2亿元。
注:该条指南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企业注册资金或上年度营收不低300万元。
Part 2
2020年度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第二批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在线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
针对“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中高端产品少、重大关键技术成果少、前瞻性核心技术储备不够等问题,围绕“5+1”产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支持优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天花板”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支撑引领我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资金支持方式
财政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分年度滚动支持。